直接觀看文章
2010/06/30 / kslintw

學者評析:銀行列入ECFA早收

【新唐人 2010.06.25】

ECFA第一批清單底定,其中包括兩岸互相開放銀行設立,但台資銀行到大陸比中資銀行來台的限制多,引發外界質疑是不平等條約。究竟互相開放銀行對台灣金融業乃至人民有什麼影響?我們來看看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的分析。

台大經濟系教授 林向愷:「台灣銀行數目過多,所以它(中國銀行)進入,其實併購是最快的方式,它可以取得客戶名單,它可以取得所有現有的經營團隊。」

「用高薪去挖我們本土金融業的高階管理人力,讓我們本土金融業在國內的市場競爭力會日漸低落。第二個我覺得我們到中國,不會馬上顯現成效,因為台灣的金融服務業在國際的競爭力是不強的,它需要時間,所以加上我們的規模又不大,其實能夠擴展的空間有限。」

「兩岸經濟的規模大小差異很大,這個就是會造成中方以它雄厚的資金,會衝擊台灣的本土金融業。第二個我覺得在整個(協商ECFA)過程裡面,我們很少去談,如何在兩岸金融開放裡面,建築一個防火牆,讓中國的金融風暴或是金融風險,不會藉著這個開放而傳導到台灣,對台灣造成傷害。」

「金融服務業所提供的服務就像人的血液循環一樣,血液一樣,這個循環系統出了問題,或是被人家掌控,其實就表示未來台灣人民在金融服務就要受制於其他的,尤其是中國像中國的銀行;更重要金融服務業裡面很多的資訊,屬於個人資訊,那中國這個介入到台灣金融業,它可以透過它去進入台灣金融業取得很多個人的資訊,我想這個人的資訊對我們的隱私都有很大影響,因為中國畢竟不是一個民主國家。」

發表留言